113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763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CHU0291 課程名稱 中國文學史(一)
英文名稱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
全/半年 必/選修 必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國文系(學)2年級甲班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中國文學史、中國哲學史、小學(文字、聲韻、訓詁)堪稱本系最基礎的學科,分別負責為同學未來的文學研究、哲學研究、方法學訓練打下基礎。中國文學史係在大一「國文」的基礎上,為大二同學介紹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與流變史,既為同列核心必修的文選、詩選、詞選、曲選等課程補充知識背景,也有利同學未來延伸向專家詩、專家詞、專家曲、小說選等基本選修、進階選修課程;且由於研究所考試將此列為必考科目,高中國文教師甄試亦亟重相關涵養,因此教學任務甚至必須延伸至畢業以後的下一個求學或教學階段。本課程一般自古至今循斷代史方式講述,在每個斷代部分又慣依詩、詞、文、小說、戲曲分門別類,旨在為同學創造最佳的學習效果。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培育研究傳統中國學術與文化之基本素養,發揚古典風華,兼具現代視野。 學士:
 1-1 具備經史學、哲學、文學、語言文字、國文教學等專門知識。
 1-3 具備理解、分析、評鑑文獻的能力。
 3-4 具備人文關懷能力。
 4-1 具備人文素養。
2. 培育古典文學之欣賞、分析與寫作能力。 學士:
 2-1 能針對不同媒體的性質,組織、重述與再現文本。
 2-3 具備應用語文特質,結合傳統文化,發展文創產業的能力。
 3-1 具備良好的中文書寫及口語表達能力。
 4-2 能遵守語言基本規範。
3. 培育未來擬投考研究所、擬從事國高中國文教職者所應具備之專業知識。 學士:
 1-2 具備中國語言、文學、學術思想、文獻資料之認知與研究能力。
 2-2 具備講解、教導、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能力。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胡衍南
教學進度與主題

※本課程配合「全球遠距學院」開放國內外人士選讀,自109學年度(2020年秋季班)起改制為經校內審查通過之數位課程, 請選課同學多加留意!

113-1國文系【中國文學史(一)】  數位課程教學進度表

授課教師:胡衍南

開課時段:星期一 2-4節(09:10-12:10)

 

日期

單元名稱

授課方式

測驗/評量

1

09/02

【第一講  先秦文學】文學的起源及初民神話

[延伸閱讀]沿襲與創新的互動----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讀後(郭英德)

面授

 

2

09/09

【第一講  先秦文學】詩經

[延伸閱讀] 論國風非民間歌謠的本來面目(屈萬里)

非同步遠距錄影教學

線上限時作業

3

09/16

【第一講  先秦文學】歷史書寫及諸子文章

[延伸閱讀] 史傳文學中人物形象的建立(張新科)

非同步遠距錄影教學

線上限時作業

4

09/23

【第一講  先秦文學】屈原與楚辭

[延伸閱讀] 楚辭與屈原-論屈原形象與作者的區別(岡村繁)

同步遠距線上教學

線上即時測驗

5

09/30

*第一次段考:先秦文學

*學習歷程反思

面授

第一次段考

6

10/07

【第二講  兩漢文學】辭與賦

[延伸閱讀] 框架、節奏、神化:析論漢代散體賦美感與意義(吳旻旻)

面授

 

[期中自主學習]

【第二講  兩漢文學】散文

[延伸閱讀] 《史記》與傳記文學傳統的確立(傅剛)

[延伸閱讀] 《史記三家注》對項羽形象的轉化與虞姬形象的深化(林郁迢)

非同步遠距錄影教學

線上限時作業

7

10/14

【第二講  兩漢文學】樂府與五言詩的興起

[延伸閱讀] 古詩十九首與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董乃斌)

非同步遠距錄影教學

線上限時作業

8

10/21

【第三講  魏晉文學】建安詩人與曹子建詩

[延伸閱讀] 論曹丕詩-兼論對「建安風骨」的再認識(丁夏)

非同步遠距錄影教學

線上限時作業

9

10/28

【第三講  魏晉文學】正始玄風與竹林七賢

[延伸閱讀] 論阮籍「詠懷」詩的行吟特質與地理空間(王京州)

非同步遠距錄影教學

線上限時作業

10

11/04

*第二次段考:兩漢與魏晉文學

*學習歷程反思

面授

第二次段考

11

11/11

【第三講  魏晉文學】太康詩人與陶淵明詩

[延伸閱讀] 從陶詩談中國文學與思想(張亨)

非同步遠距錄影教學

線上限時作業

12

11/18

【第四講  南北朝文學】概論

[延伸閱讀] 中國古典詩歌之美感特質(葉佳瑩)

面授

 

13

11/25

【第四講  南北朝文學】元嘉體詩歌

[延伸閱讀] 陶謝詩中孤獨感的探索(林文月)

非同步遠距錄影教學

線上限時作業

14

12/02

【第四講  南北朝文學】永明體與宮體詩

[延伸閱讀] 宮體詩論(傅剛)

非同步遠距錄影教學

線上限時作業

15

12/09

【第四講  南北朝文學】小說:志怪與志人

[延伸閱讀] 早期小說觀與小說概念的科學界定(李劍國)

非同步遠距錄影教學

線上限時作業

16

12/16

*第三次段考:南北朝文學

面授

第三次段考

[期末自主學習]

【第四講  南北朝文學】民歌、辭賦、駢文與散文

[延伸閱讀] 試論《水經注》的文學成就(譚家健)

非同步遠距錄影教學

不列入

考試範圍


教學進度與主題附件


教學進度與主題附件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討論法  
問題解決教學  
專題研究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期中考 50 % 期中考至少舉行二次
期末考 25 %  
報告 25 % 包括線上即時測驗及線上限時作業
參考書目

【指定教科書】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五南)

*黃文吉(主編):中國文學史參考作品選(台灣學生書局)

【其他參考用書】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華正書局)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灣學生書局)

孫康宜等:劍橋中國文學史(聯經出版公司)

傅璇琮、蔣寅(主編):《中國古代文學通論》(遼寧人民)

馬積高、黃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萬卷樓圖書公司)

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駱玉明:《簡明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韓經太:《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版權所有 © 202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