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
一、課程基本資料 |
開課序號 | 0902 | 課程學制 | 大 |
科目代碼 | 01UG006 | 課程名稱 | 臺灣小說選讀 |
英文名稱 | Selected Readings in Taiwanese Novels | ||
全/半年 | 半 | 必/選修 | 通識 |
學分數 | 2.0 | 每週授課時數 | 正課時數: 2 小時 |
開課系級 | 通識 | ||
領域類別 | 97-105入學:藝術與美感 ;106-108入學:語言與文學 藝術與美感 ;109起入學:人文藝術 | ||
課程簡介 | 配合核心通識課程藝術與美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深度閱讀台灣經典小說的能力,並引導學習賞析小說的方法。從人物塑造、題材來源、情節結構、敘事觀點、場景描繪、語言文字等關鍵,以增進學生賞析文學作品美感的能力。導引探索台灣小說的歷史脈絡(context),討論藝術的創作背景、歷史事件、社會情境,並分析小說中的象徵、意象等文學要素,以及虛構/寫實等藝術表現的議題。以時代為導讀的先後順序,規劃以教師講述、問題討論、分組報告、教學網站交流以及影片賞析等方式,增進學生閱讀的興趣,以重新省思文學與現代生活的關連性。 | ||
課程目標 | 對應基本素養 | ||
1. 習得閱讀台灣小說的方法 | 學士: 4 美感體驗與品味生活 5 科學思辨與資訊素養 |
||
2. 培養學生具備美學、倫理現代公民核心素養。 | 學士: 3 批判反思與人文涵養 6 主動探究與終身學習 |
||
3. 以「問題導向」及「以學生主體」的活動,提昇自主學習的能力。 | 學士: 1 溝通表達與團隊合作 7 創新領導與問題解決 |
||
4. 引發省思文學作品與現代生活的關連性,期許年輕學子關懷臺灣為終極教育目標。 | 學士: 2 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8 社會關懷與公民實踐 |
二、教學大綱 |
授課教師 | 林淑慧 | ||
教學進度與主題 | |||
第一周 說明課程主旨、上課方式、內容進度、學期報告等實施方法 說明課程主旨、上課方式、分組、內容進度、專題,並運用社會實踐教學法等實施方法。 解析臺灣小說文學意義及功能,並理解於教育及社會實踐的應用,討論「台灣小說與幸福感」的主題。
第二周 歷史想像小說與幸福感 (一) 茶業敘事:《幸福之葉》的時空構築 《幸福之葉》善以小說文體與類劇本的結構,形塑歷史上真實及虛構人物而開展小敘事情節。小說中的時間脈絡與人物移動等議題,有助於理解文學作品詮釋台灣茶業的興起與文化變遷,以及小說與時空想像的關聯。 當週單元討論: (1)茶葉與認同有何關聯? (2)如何再現茶業在地化及歷史想像?
第三周 歷史想像小說與幸福感 (二) 前測 啟蒙再現:《滄溟行》、《荒村》的歷史敘事 以大河小說為例,探索台灣歷史小說的創作背景、歷史事件、社會情境,並分析小說中的象徵、意象等文學美感要素,以及虛構 / 寫實等藝術表現的議題。 台灣大河小說常結合真實與虛構的歷史敘事,呈現關於人類命運與理想的思考。如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李喬【寒夜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滄溟行》及《荒村》,運用「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農民組合」等相關史料,再現家族參與當時啟蒙運動的情境。將帶領學生探討小說中台灣文化協會與農民運動史料的轉化、演講的氛圍與啟蒙意義,以及主題人物的真實與想像等層面。同時參酌相關一手檔案、文獻,分析小說中的情節編織技巧,詮釋其歷史敘事的特殊質性,並探析作家如何藉由小說人物的言論及行動,想像日治時期台灣群眾的啟蒙思維。 當週單元討論: (1)作家是如何有意識地消化龐雜的史料,再現這段台灣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 (2)又是以何種虛實交錯的寫作手法,想像或建構歷史的脈絡? (3)「鱒魚的夢」所代表的象徵意義為何?
第四周 歷史想像小說與幸福感 (三) 女性處境:《風月報》、《南方》的主題小說 當女性生長於新舊社會過渡的階段,價值觀念亦變動劇烈的時代,小說中所女性的困境如: (一) 家庭父權干涉婚姻自主 (二) 處於資本社會的經濟負荷 (三) 協力皇民化運動下的國家宰制 當週單元討論: (1)小說如何鋪陳日治時期女性於不合理的封建禮教、資本社會及殖民的處境? (2)你如何關懷現代女性於婚姻、職場及國家體制中所遇及的困境等議題?
歷史創傷:吳濁流小說的災難記憶 作家書寫戰爭或讀者閱讀作品,有助於理解個人及集體的傷痛記憶,也是面對創傷的方式之一。吳濁流的小說敘說對戰爭的觀感,無論質量皆相當可觀。從《亞細亞的孤兒》、《無花果》、《臺灣連翹》及單篇小說〈路迢迢〉等作品中,探討戰爭的敘說與壓抑的集體記憶、戰爭的荒謬性與軍事動員、旅外書寫的戰爭遺跡與省思有關戰爭議題的敘事意義。 當週單元討論: (1)請分享曾困惑”我是誰”嗎? (2)如何從吳濁流小說習得認同主題的分析?
第六周 身份認同小說與幸福感 (二) 成長之旅:《邦查女孩》的生命敘事 「成長小說」或稱為「教育小說」,主角的成長是一場生命的學習與生命意義的追尋之旅。甘耀明《邦查女孩》鋪陳人物於社會的歷練,於集體的關係脈絡中理解生命,值得以生命教育的觀點加以詮釋。主角古阿霞面對人生的衝突、生命情境的抉擇,協助友朋走出自責的創傷,彷如歷經通過儀式而邁向更具智慧的階段。作者以森林為台灣自然環境的象徵,透過走訪林田山林場及閱讀文獻,藉由想像及反諷,鋪陳1970年代中央山脈的伐木景象。小說中的人物在旅遊的過程中成長,尋找生命的存在價值;同時隱喻自然與人的相處之道,以及實踐生命的永恆意義。藉由素材編織、重組,傳達生命的價值,引發讀者的同理心。本文從旅遊動機與路線、旅行與生命敘事兩層面,探討成長小說如何詮釋追尋生命意義的主題。 當週單元討論: (1)小說中的主角如何藉由旅行不斷學習與自我成長? (2)小說如何結合旅行與生命敘事的素材?
第七周 身份認同小說與幸福感 (三) 遠遊共鳴:《兩個芙烈達‧卡蘿》、《驅魔》的自我定位 施叔青在這些遊記書寫中皆藉由共性與他人對話,從失衡的自我認同中,企圖重新找尋平衡。《兩個芙烈達‧卡蘿》中遭逢車禍事故的女畫家,仿如於政治現實社會中受到創傷的自己;又如《驅魔》中繡菱母女,如過去身陷青春期壓抑與中年焦慮的自己。綜觀兩部小說皆是找尋自我身分認同,在陌生的地方,聯想熟悉的人事,以引起讀者共鳴。 當週單元討論: (1)如何從遠方與自己的家鄉台灣相參照? (2)如何藉由隱喻創作,驅逐心魔並自我實現?
第八周 楊逵〈送報伕〉呂赫若〈牛車〉與幸福感 內容揭露社會的不公不義,打破族群、階級的身份,小說中日本人田中與佐藤,與主角楊君形成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作品展現「提出問題,並且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作者認為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是透過民眾集體的力量,和平抵抗,創造公義平等的願景。 當週單元討論: (1)若你身處楊君立場,收到來自叔父的信後,是否會返台?其原因為何? (2)作者於小說結尾所提「表面上的美麗肥滿」和「惡臭逼人的血膿」分別象徵何種寓意? 創作背景為1930年代的台灣農村,現代化的謀生工具取代了傳統工具,汽車取代了牛車。小說中主角楊添丁比以前更努力工作,生活卻愈來愈艱難,此作品突顯社會上『種族』、『階級』與『性別』的宰制,作者為維護弱勢團體的生活尊嚴而寫。 當週單元討論:請比較〈送報伕〉與〈牛車〉兩部小說表現手法的相同點為何?並實際列舉兩部作品表現手法不同之處。
第九周 校外嘉賓演講 縱走與橫斷—談少兒小說的世界 主講人 : 兒童文學作家 周姚萍 引言人 : 台灣語文學系教授 林淑慧 【少兒小說與現實世界的對話: 社會議題工作坊(一)】 台師大圖書館校區教育學院大樓202國際會議廳
第十周 「台灣小說與幸福感」的社會實踐活動 (1) 於教育大樓202國際會議廳及2樓活動會場布置海報 (2)小組設計「台灣小說與幸福感」的社會實踐活動 (3) 邀請社區樂齡人士參與「台灣小說與幸福感」青銀共學並分享回饋
第十一周 「台灣小說與幸福感」的社會實踐活動 於教育大樓202國際會議廳社會實踐活動反思及慶賀 團隊合作評分量尺、問題解決評分量尺、問卷
第十二周 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與幸福感 此作品於1937年獲得日本知名文藝雜誌《改造》的年度小說佳作獎,作者透過人物對話傳達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呈現陳有三等處在殖民統治時期台灣知識份子的心境。文中揭開空間與身份認同的問題,主角在「身份被架空」、「追求新身份」到「雙重失落」的過程,正是被殖民者的悲哀。 當週單元討論: (1)木瓜樹在小說中出現幾次?其象徵意義為何? (2)若處於殖民統治時期,高等職位與堅持理想,你會如何抉擇?
第十三周 王禎和〈香格里拉〉、黃春明〈蘋果的滋味〉與幸福感 「香格里拉」代表理想世界,藉此來運用反襯的手法,對照現實生活中悲情的母子。作者曾說作家應該寫他最熟悉的東西,這樣作品才有生命與感情,讀者也才有親切感,會產生共鳴。外文系出身的王禎和是現代主義興盛期的台灣作家。他的小說角色多是鄉土人物,卻大量使用現代主義的手法,如意識流、內在獨白、語言的扭曲等。以嘲弄式的語言,描繪小人物進退兩難的困境。他形塑小說人物卑微不堪的處境,卻以喜劇方式表達出深沈的悲憫與哀傷。 當週單元討論: (1)「香格里拉」在小說中有何象徵意義? (2)在當時年代裡,女性以何種態度處理受制於環境下的壓力?
作者用輕鬆幽默的筆法,呈現對比與諷刺的效果,如美國上校豪華的大轎車,與阿發的破舊腳踏車,以及家人所住破舊、凌亂的違章矮房,與寬闊、整齊潔白的美國醫院都形成強烈的對比。蘋果的滋味,其實是酸,卻強說是甜,反映了當時代一般平民百姓的複雜心情,刻劃當時候台灣人在美援下的矛盾與悲涼。 當週單元討論: (1)「蘋果」在小說中的象徵寓意為何? (2)作者將大量的閩南俚語置入文本中,造成何種閱讀感受?
此小說有兩組對比人物,多象徵與隱喻,極講究藝術性。今、昔,是此篇小說的主線,緊扣著赴宴前後的心緒起伏鋪陳。「錢」夫人是諷刺嫁給錢鵬志是為榮華富貴、「夢」多寓潛意識,從夢中驚醒而以倒嗓作結,她在南京如戲如夢的人生也愕然終止。在今昔對比,驚夢中與鄭參謀歡愛之「生」與錢鵬志「死」之對照間,映照出錢夫人的流離感。 當週單元討論: (1)作者如何使用意識流技巧來鋪陳故事? (2)故事中角色的相互關係為何?如果周遭的朋友之間產生情感糾葛,你有何建議? 問卷
第十五 周 拓跋斯.塔瑪匹瑪《最後的獵人》與幸福感 小說中蘊含原住民文化元素,及神話傳說等象徵的應用。創作意圖是對原住民狩獵權被剝奪的一種控訴,比雅日主角始終為過去的榮耀感到驕傲,唯有在山林裡他才能感到自在,最後卻被警察先生的偏見和假公濟私的行為,剝奪這一切。究竟真正破壞山林的人是誰?隨著強勢文化的出現,導致弱勢文化逐漸失落,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重新反思。 當週單元討論: (1)為何比雅日堅持「不是農夫就是獵人」的傳統?作者將小說命名為「最後的獵人」,其中涵義為何? (2)如何兼顧現今原住民的處境與環境倫理的議題?
第十六周 台灣小說選讀總結性評量與課程回饋 後測、問卷 |
|||
教學方法 | |||
方式 | 說明 | ||
講述法 | 教師導讀及講述重要概論及理念 | ||
討論法 | 全班分組研讀小說主題,依進度報告並於Moodle參與討論。 | ||
問題解決教學 | 教師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動力。 | ||
合作學習 | 分組設計活動青銀共學 | ||
實驗/實作 | 台灣小說與幸福感於社會實踐的應用 | ||
媒體融入教學 | Moodle之教學設計 | ||
專題研究 | 台灣小說與幸福感於社會實踐的應用 | ||
評量方法 | |||
方式 | 百分比 | 說明 | |
作業 | 30 % | 每周閱讀文本、Moodle資料蒐集與整理 | |
課堂討論參與 | 35 % | 課堂發表、資料蒐集、討論、青銀共學活動設計 | |
出席 | 15 % | 出席統計 | |
專題 | 20 % | 依據分組青銀共學台灣小說與幸福感於社會實踐的應用成果加以評量 | |
參考書目 |
1.日治時期文學資料 2.專著 3.影片、網站資料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