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第1學期課程綱要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同學勿隨意影印教科書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hall not copy the textbooks arbitrarily.

一、課程基本資料
開課序號 1537 課程學制
科目代碼 CLU1059 課程名稱 認知心理學
英文名稱 Cognitive Psychology
全/半年 必/選修 選修
學分數 3.0 每週授課時數 正課時數: 3 小時
開課系級 華語系(學)3年級應用華語文學組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認知心理學是一門跨許多研究領域的學科(例如:腦神經科學、資訊工程、語言學、人類學、以及哲學等)。它探討人類如何知覺、學習、記憶和思考的機制。對於未來將要從事教學的人來說,是一門重要的而又有趣的修習科目。
課程目標 對應系所核心能力
1. 瞭解認知心理學的起源、發展簡史、發展脈絡及未來研究目標 學士:
【應用華語文學組】
 1-1 具備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知識。
2. 認識研究認知心理的科學方法 學士:
【應用華語文學組】
 2-1 具備華語文教學能力與僑教實務能力。
3. 知道認知心理學的重要理論架構、重要概念、代表人物與應用 學士:
【應用華語文學組】
 2-1 具備華語文教學能力與僑教實務能力。
4. 了解認知心理的歷程與結構 學士:
【應用華語文學組】
 2-1 具備華語文教學能力與僑教實務能力。

二、教學大綱
授課教師 張瓅勻
教學進度與主題

本數位教學課程第3、15、16週實體面授;第1、2、14週同步;其餘週次授課方式為非同步。

週次

單元主題

小組報告

1

課程介紹

 

2

自主學習:心得1 (資源於該週Moodle)

 

3

緒論 

分組

4

認知心理學發展與研究方法

 

5

認知神經科學

 

6

視知覺

認知神經科學

7

注意力

知覺

8

記憶概述;短期記憶與工作記憶

注意力

9

記憶:理論模型與結構

失憶與失智

10

記憶:編碼、提取與固化;記憶的研究方法

記憶力提升

11

知識表徵概述

知識表徵與教學應用

12

問題解決與創造力

創造性的問題解決

13

決策與推理

認知捷思與偏誤

14

個人專題報告之發想與準備

 

15

個人專題報告(I):生活中的認知心理學

 

16

個人專題報告(II):生活中的認知心理學 (實體)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講述法 教師講述認知心理學之理論與重要概念,並鼓勵學生參與演講,瞭解特定主題之理論與應用。
討論法 安排討論議題,激勵學生討論、思辨,積極發問以促進學習。
合作學習 分組進行合作學習,針對不同主題,呈現如何將認知心理學的知識應用於瞭解日常現象;亦透過報告前(至少兩週)與教師討論、組內預演、上台報告、報告後反思,提升學習力。要求將於課程中詳述。
媒體融入教學 教師使用Moodle數位學習平台與學生分享資源,並利用PPT、實驗展示、影片等多媒體輔助教學。
專題研究 「生活中的認知心理學」:每位同學針對生活中的某一個現象(如:學習歷程、工作過程、活動流程、某樣產品、書籍或文章編排等),應用認知心理學觀點進行分析、評鑑(例如:產品設計不良之處),並綜合所學的認知心理學知識提出個人深度思考,應重新設計或說明改善方案(例如:製成新的產品模型)。每位同學將於期末發表成果,並於報告當天上傳資料(含:簡報、影片與書面心得)至Moodle。 專題進行流程與書面心得要求將於課程中詳述。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作業 15 % 三份自主學習之個人心得,每份5%。見Moodle說明。
課堂討論參與 10 % 課程參與:包含同步課時之討論和不定期隨堂測驗之參與(凡參與測驗即可得分,目的在於提供教師適性調整教學)、非同步課時(Moodle教學活動,如:討論區)之參與。
出席 15 % 依學校規定處理之。
報告 30 % 口頭報告,評分方式分為同儕互評以及教師評量:10% 組內互評 10% 組間互評 10% 教師評量。
專題 30 % 口頭報告(同儕互評)與書面報告(教師評量);細節將於課程中詳細說明。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 自主學習之資源(與本課程主題相關之優質影片)請見Moodle平台,將定期更新。
  • 李宏鎰譯(2021):認知心理學:連結心智、研究及日常經驗。台北:雙葉。(指定教科書)
  • 李宏鎰譯(2017):認知心理學。台北:雙葉。(指定教科書)

版權所有 © 202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